中文版 英文版
     
邮箱登陆
| 首 页 | 董事长简介 | 企业简介 | 企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产品展示 | 金漆雕漆集团 | 新书推荐 | 联系我们 |
JavaScript 图片滑动切换效果
 
 目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广州市非遗保护现状与对策
  2004年8月,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由此拉开了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7年2月,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2008年,广州市文化局制定《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暂行办法》,启动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申报、保护和展览、宣传、推介及交流传播工作。2013年底,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世界级2项、国家级3批17项、省级4批51项、市级4批77项。传承人包括国家级4批12人、省级3批5人、市级3批87人。2015年6月,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7项获批。广州市的非遗申报工作取得重大收获,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广州非遗保护才能更上一层楼。
  申遗资料挖掘与整理受限
  非遗普查、资料搜集整理是非遗申报工作的第一步,这一阶段面临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缺乏专业人才。非遗申报工作重点主要在市县一级,尤其是以广大农村为背景的县级。县级文化馆工作繁重,既要负责乡镇级申报指导、材料审核,又要亲自去挖掘、搜集、整理材料,尤其是懂得非遗的人才普遍较为稀缺。甚至有些负责非遗保护工作的人听不懂、说不出当地话,有的人专业不对口。村镇一级的工作人员虽然以本地人为主,不存在语言障碍,但文化、业务水平又未必能跟上。
  第二,历史文献缺失。许多非遗艺人往往年龄较大,重实践、轻理论,会做不会说,会说不会写。加上由于历史文献和文字资料的缺失,不少非遗根本无法确认其产生的具体年限,更不知其来龙去脉、发展演变。从而只能靠相关人的回忆或口述,但这种回忆或口述往往带有较多的虚构成分,这就使非遗的挖掘、整理难免存在不真实的一面,也给认定带来一定困难。一些具有“非遗”意义的项目,常因没有可靠的文献佐证导致申遗屡屡不成功。
  因而,加快培养本土人才,加强对纸质文献的搜集、考证,以及对口述文献的搜集、甄别至关重要。目前,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非遗中心已经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引导学生从事非遗文化的研究与写作。
  申遗项目不平衡性凸显
  从目前来看,申遗成功的几乎都是医药、食品饮料、工艺、美术、建筑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艺,而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非遗申报和保护相对滞后,如民间史诗、传说、故事、歌谣等民间文学。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较为复杂。
  2017年的“两会”上,民间文艺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提到,现在“有的官员把非遗保护作为‘政绩’,能和政绩挂钩的就保护,跟政绩无关的就不管”。他表示,保护非遗不能只保护那些“看得见的”、“能开博览会的”项目。现在最受关注的非遗项目是民间工艺,“还有就是在景点可以表演的非遗项目”。他举例说,如皮影,一提起保护,就只是对雕刻皮影技艺进行保护,而对于皮影艺术本身却没人重视,“现状就是大部分皮影剧团都解散了”。
  以广州为例,截至2017年6月,广州市共有非遗项目107项,其中包括广东醒狮、麒麟舞等传统舞蹈;广绣、牙雕、灰塑等传统美术;凉茶、粤菜、广彩等传统技艺,三者占了非遗项目的半壁江山。然而,民间文学仅有五羊传说、海幢寺传说等9项。这些没有外化形态的非物质文化恰恰是最脆弱、消失最快的。因而,对它们的搜集、整理、申报和保护工作更为紧迫。2016年11月,广州市口述历史研究会成立。期待该研究会能为广州收集、存储历史记忆,尤其是为那些靠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的申遗带来机遇。
  申报成功后的保护问题
  为抢救性挖掘、整理非遗项目,各地都很重视申报,但申报成功后如何保护也是个复杂的问题。首先是重申报轻保护问题。有专家透露,我国非遗面临着“两头热、两头冷”的窘境,即申报热、开发热,保护冷、投入冷。在这方面,广州各区县也似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是还未出现很严重的倾斜。
  其次是保护不均衡问题。非遗项目的保护离不开财力支撑。经济发达地区非遗保护工作往往比较顺利,经济落后地区的问题较突出。加上个别地区政府长期以来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致使非遗保护在经济发展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笔者建议,在非遗保护方面,可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条件好的地区或项目可减少财政支持,增加投入支持经济落后地区或很难市场化的非遗项目。
  再次是代际传承后继乏人问题。非遗项目基本是在家族与师徒之间传授,有些项目技术难度极高,加上多数非遗项目很难规模化经营,因而经济状况较为窘迫,很难吸引年轻人学习、传承,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现象。政府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如让非遗项目进学校等。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在传承机制上有所改革,变家族、师徒传授为社会传授;二是在教育考试方面加以改革,将学习非遗项目列为地方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考试命题中增加传统文化或非遗内容。
  最后是保护方式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特点,决定了对于传统医药、饮食、音乐等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实施动态的生产性保护。有的人还主张通过产业化的大规模化生产和销售,走出单纯由政府保护的窘境,以实现非遗经济价值,从而反哺非遗保护。然而,不管是生产性保护还是大规模产业化,对非遗都是把双刃剑。因为一旦产业化、市场化,就可能因商业的逐利性使其陷入灾难性后果。更何况有些认知类如“二十四节气”,以及一些传习困难、缺乏市场需求的非遗项目无法推向市场。因而,还是需要依靠政府和民间公益资金共同保护。对于非遗产业化问题,我认为,应该实行分层发展:高端产品保留非遗项目最传统最核心的东西,走精品路线;中低端产品可以加入时尚元素,走市场化之路。
  实现传承与创新平衡对接
  非遗保护本应保护其最传统最核心的要素,但如果没有创新、不与市场和时尚的对接,非遗项目难免会因不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现实要求,最终成为一个僵化的、死的保护标本。然而,创新与时尚又会造成同名、同质的趋同化,甚至逐渐侵蚀非遗项目的传统内核。事实上,很多非遗项目都面临两难困境。因此,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特色与趋同性之间找到平衡,是目前多数非遗项目面临的紧迫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一是在法律法规层面。各地区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使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二是在学校、学术层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该改变象牙塔式的文本研究,主动与社会对接、与非遗对接,对非遗项目实行具有建设意义的学术保护。三是在评估体制层面。需要建立“非遗”市场化、产业化后的评估、监测、规范等管理机制与利润分配体系,在坚持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下,积极寻求新时代背景下非遗的生存发展空间。

 
来源:人文岭南   发布日期:2017/8/9 13:04:24   浏览次数:653
| |


 




清·康熙雕填龙纹宝座
五扇龙纹雕填屏风
戗金彩漆云龙纹砚屏
二门花板柜
红漆雕填捧盒
金漆镶嵌微信号
 


版权所有2000-2024,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
未经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
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红寺村40号 | 邮编:100164 | 电话:86-10-67661921 | 传真:86-10-67662246
备案序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3328 京ICP备13005131号